當(dāng)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wǎng) >
> 文藝
披雪瀑記
時(shí)間:2020-11-18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桐城派是清代文壇上第一大散文流派。桐城派始祖戴名世說,“吾桐山水奇秀
,甲于他縣”
。作為潛山人,對桐城文章是服氣的
,對桐城山水卻有些不屑
。彼時(shí)安慶一府六縣——“潛(山)、桐(城)
、懷(寧)
、太(湖)、宿(松)
、望(江)”
,潛山擁有天柱之雄、皖河之秀
,豈能把那尾巴似的龍眠山放在眼里
?大年初一,被友人拖著去了龍眠山的披雪瀑
。本就隨遇而安
,那就去吧,聊勝于無
。雖然外面新型肺炎已經(jīng)風(fēng)聲鶴唳
,但這座小城尚未公布一例確診和疑似,也未限行
,所以未曾多想——不料
,第二天氣氛就驟然緊張起來,真的有些后怕
。
果然景區(qū)是開放的
,還在售票。進(jìn)了一個(gè)模仿自然卻很不自然的大門
,就是一段并不險(xiǎn)峻的山澗
,沿山澗拾階而上,有三個(gè)瀑
,或者多個(gè)瀑
。桐城派大將姚鼐《觀披雪瀑記》說,“水源出乎西山
,東流兩石壁之隘
,隘中陷為石潭,大腹弇(yǎn
,狹小的意思)口若罌
,瀑墜罌中,奮而再起,飛沫散霧
,蛇折雷奔
,乃至平地”,寫的是后瀑
。后瀑兩側(cè)石壁
,似人稍稍張開的雙臂,呈八字形伸直
,比八字的開口要小
,隨時(shí)要拍掌的樣子。中間
,一股幾十米高的水流
,分兩級跌落,砸在嶙峋的石頭上
,如雪花飛濺
。這便是正宗的披雪瀑了。旁邊巖壁上有“崩雪”二字
,很形象
。瀑下深潭,口小腹大
,姚鼐說
,像裝酒的罌。桐城如果釀披雪酒
,用后瀑的水
,都不用做廣告了。
后瀑前面還有兩瀑
。前瀑最低
,巖壁舒緩,瀑長而潭大
,與平地相連
。中瀑巖壁曲折
,水流做“之”字形
,潭深水碧。兩瀑都沒有崩雪的感覺
。姚鼐說他們發(fā)現(xiàn)了石潭壁上的北宋摩崖石刻
,由此感慨“人事得失之難期,而物顯晦之無常
,也往往若此”
,石刻是在中瀑中潭旁邊,并不在后瀑。文章語焉不詳
,要不是親臨
,多半會(huì)被姚鼐誤導(dǎo)。
冬天枯水
,披雪瀑的水比春夏應(yīng)該小了很多
。但即便如此,站在后瀑巖壁上鑿出的如佛龕般的橫路中
,水霧也很快彌漫了眼鏡
,布滿了頭發(fā),任何少年到此都會(huì)瞬間變成白發(fā)蒼髯了
。俗話說“山高水長”
,后面的山應(yīng)該還很遠(yuǎn)。于是接著拾階往上
。近兩山合口處
,有鐵門、鐵鏈
、鐵鎖
,平時(shí)應(yīng)該到此為止。幸好此時(shí)門戶大開
,鐵家伙全成擺設(shè)
。
穿過鐵門,轉(zhuǎn)過山口
,哇
!面前是一個(gè)平坦的峽谷,峽谷口有一個(gè)矮矮的攔水壩
,攔出的不是一個(gè)水庫
,是一個(gè)放大版的池塘,水深碧綠
。池塘后面
,是一山?jīng)_,梯田
、茶林
、屋舍掩映其間,對比《桃花源記》“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房屋更少
,幽深更甚
。過了池塘的末梢
,溪流很窄,像我這樣大胖子
,只要足夠的靈活
,也可以一躍而過。又想起朱熹在武夷山寫的《九曲棹歌》
,結(jié)尾是“九曲將窮眼豁然
,桑麻雨露見平川。漁郎更覓桃源路
,除是人間別有天”
。
沿溪而上,是沒有止境的
,于是在一座房屋前停留
,門牌寫著“碧峰辦事處三嶺村龍井組”,名字很有詩意
。房屋廢棄了
,桃、栗
、柿
,樹木環(huán)繞,雖然落葉
,仍能想象春天時(shí)候的蔥蘢和燦爛
。遇到一家四口,也是游客
,一下子為寂寂無人的披雪瀑增加了百分之二百的人流量
。蹦蹦跳跳的小男孩,告訴我他叫黃天亮
,一路上話語不斷
。我逗他,你隨爺爺姓
,爺爺姓黃吧
?答曰,我隨爸爸姓
,爸爸姓黃
。但愿他長大后,還葆有這份活潑開朗
。
在此折返
。沿路盛開的臘梅時(shí)不時(shí)就亮麗了濃重的山色
。想采
,村民說采吧采吧
。于是車廂立馬換了一種宜人的味道。此時(shí)
,也懂得了友人推崇龍眠山并不是敝帚自珍
。“桐城四祖”戴名世
、方苞
、姚鼐、劉大櫆
,都得益于龍眠山的養(yǎng)育
。清代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
,生于斯
、葬于斯,因?yàn)椤傲呦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很多與桐城無關(guān)的人知道了這對父子
。比他們更有影響力的,其實(shí)還是宋畫第一人李公麟
。他的龍眠山莊
,北宋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以及同為“唐宋八大家”、官至副宰相的蘇轍
,都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汀LK東坡因患難妻子王閏之去世
,請李公麟畫了十幅羅漢
,可惜都送給了妻子的亡靈,沒有給后世留下來
,殊為遺憾
。
想得有些遠(yuǎn)了。突然恍惚
,潛桐兩個(gè)字莫非用反了
?“桐”應(yīng)該是“潛”,因?yàn)槊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潛”?yīng)該是“桐”
,因?yàn)橹臁F鋵?shí)
,反和不反都無所謂
。佛曰,一切分別心
,皆為強(qiáng)求
。故鄉(xiāng)他鄉(xiāng)
,美美與共。(韓可勝)
編輯:李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