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今天的實力追不上名氣" /> ,依托市內主流新聞媒體
【桐城高質量發(fā)展大家談】之一
文都桐城
時間:2023-03-08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編者按:當前,由物聯網
對桐城現有產業(yè)和企業(yè)來說
本專欄推出的首篇文章——《文都桐城,為啥今天的實力追不上名氣》
文都桐城,為啥今天的實力追不上名氣
作者:王千馬
今年開春以來
,桐城正在推動新一輪的思想解放:作為桐城派故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什么近年來的經濟發(fā)展步子不大,實力追不上自己的名氣?說實話,這讓人很是困惑。最輕松的解釋,自然是其他縣市有了進步
。比如同屬合肥都市圈城市的肥西,當年人們對它的印象是“肥西老母雞”但問題又來了,別的“同學”都在進步
說起來
,桐城是個“移民城市”。移民有個優(yōu)點,那就是善于冒險,善于開拓,每到一個地方都能打出一片天下,所以桐城人喜歡走南闖北。但問題是,在外面“野”慣了,到底把哪里當家,就變得沒那么重要了。所以
,桐城要想加快發(fā)展,首先要做到的,是變“移民”思維為“宜民”思維。宜民,和宜居宜業(yè)一樣,就是讓這里的生民居住舒適,并適合在這里開創(chuàng)自己的人生,創(chuàng)出自己的事業(yè)。那么,又如何做到“宜民”呢?在我看來
,首先就是在保護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同時,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營商環(huán)境,強化黨政部門和干部的“服務意識”,當好企業(yè)的“店小二”,把“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落到實處。其次
在我看來
顯然,今天的桐城意識到人才對于自己的重要性
當然
我為什么要提及太倉,正因為桐城這些年在“內搭平臺外聯老鄉(xiāng)”的過程中
順著國軒高科,我還想談兩點感想
還有一點感想就是,國軒高科的總部在合肥
(作者簡介:王千馬
,知名作家,“吾球商業(yè)地理”創(chuàng)始人。1997年畢業(yè)于桐城中學。出版過《寧波幫:天下第一商幫如何攪動近代中國》《重新發(fā)現上海1843-1949》《新制造時代:吉利、沃爾沃與李書福的超級制造》《紫菜爸爸》《恰桐城少年》等十數部作品,最近推出的《城市戰(zhàn)爭:國運、時代及世界三重奏下的中國區(qū)域沉浮》在全國引來諸多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