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基層善治創(chuàng)品牌 與時俱進譜新篇
時間:2023-05-30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在這個生機蓬勃的初夏時節(jié),“謙和禮讓
、知進退
、和為貴”的“六尺巷精神”再次引發(fā)熱議。穿越厚重歷史煙云
,六尺巷精神在桐代代相傳
、生生不息
,不僅滋潤著這片土地的根和魂
,更孕育出基層善治的“花”與“果”——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
5月23日
,安徽省委書記韓俊調研基層治理工作
,首站即選擇了桐城市,走進了六尺巷
。經過實地察看與座談交流
,韓俊書記指出:“‘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是桐城的金字招牌,要把這一基層治理品牌在全省推得更廣、叫得更響
、擦得更亮
!”
殷殷關懷,深切期許
,只因“基層強則國家強
,基層安則天下安”,優(yōu)化基層治理
,即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大考
、一個與時俱進的征途。
回望來路
,面對“如何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基層治理智慧
、提升基層治理水平?”這一時代命題
,桐城交出了一份古為今用
、推陳出新的答卷——2015年,桐城法院孔城法庭為緩解“案多人少”矛盾
,率先提出“六尺巷調解法”
。此后,在市委
、市政府的推動下
,在不斷的學習積累、實踐探索中
,“六尺巷調解法”的內涵得到豐富
、外延得到拓展,形成以“黨建領事聚民心
、禮讓和事育民風
、村民說事暢民意、多元解事化民憂
、網格管事惠民生
、群力防事護民安”為要義的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
經由時間的洗禮、實踐的檢閱
,桐城創(chuàng)下了多個全省領先
、全國前列的佳績——全市矛盾糾紛數、萬人成訟率
、警情數和發(fā)案數逐年下降
,糾紛調解成功率、涉訴調撤率
、群眾安全感和政法滿意度逐年上升
,連續(xù)十余年蟬聯“省級平安縣(市)”
,獲評“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市)”;“六尺巷調解法”作為經驗被寫進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隆重推介
;桐城市委政法委榮獲全國“新時代政法楷模集體”稱號,系安徽省唯一……
縱覽今日桐城
,從政法單位到公共場所
,“六尺巷”文化元素無處不在,從鄰里小爭到訴訟大紛
,“六尺巷”典故的運用貫穿始終
,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般啟迪廣大群眾對標先賢
、以禮為先
,引導矛盾雙方互諒互讓、握手言和
。
沿著省委書記韓俊調研的足跡細觀
,整合信訪、調解
、仲裁
、法律服務、心理咨詢
、社會組織等資源建成的一站式
、全鏈條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被譽為“回應群眾訴求的服務站
、化解矛盾糾紛的終點站
、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的實踐窗口”。
依托市鎮(zhèn)村三級矛調中心的標準化
、全覆蓋
,各部門橫向聯通,形成警民聯調
、訴調對接
、檢調對接、訪調對接
、行業(yè)調解“五調聯動”模式
;各層級縱向打通,共設立“六尺巷調解工作室”300 余處
,通過“聽
、辨
、勸
、借
、讓、和”六步法
,以法為據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實現“案結事了”“事心雙解”
。
2022年,桐城市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接訪8700人次 ,調解速裁結案2300件
,提供心理咨詢79件、法律服務21起
,近 99%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消除在萌芽。
突出源頭治理
、多元共治
,打好矛盾化解組合拳——這是“楓橋經驗”的桐城篇章,方法上有特色
、有優(yōu)勢
,本質卻不變味、不走樣——始終以黨建為引領
、以人民為中心
,織密為民服務一張網。
在文昌街道西苑社區(qū)“紅色港灣”睦鄰點
,韓俊與社區(qū)工作人員深入交流
,強調基層治理中只有群眾有自主性才有自覺性,“要推動黨組織向基層延伸
,把群眾工作做實
、做深、做細
、做透
。”囑托言猶在耳
、方向已然清晰
。
實踐表明,唯有強黨建
,才能更好地凝人心
、聚人力、干大事
。桐城以“黨委全統(tǒng)攬
、支部全統(tǒng)籌
、黨員全參與”為路徑,在全市242個基層黨組織構建了“黨組織+網格長(政法干警)+紅色物業(yè)等社會力量+住戶”的“全科網格”
,疏通“神經末梢”
,打通“最后一米”,實現了服務精準投送
、治理精準落地
。
實踐證明,必須抓自治
,方能更好地匯民智
、聚民力、解民憂
。桐城以“村民的事情自己辦
、眾人的事情商量著辦”為目標,組建鄉(xiāng)賢
、五老
、村民代表、法律明白人
、兩代表一委員等組成的“村民說事會”
,讓村民有事敞開說、遇事多協(xié)商
、大事齊心辦
、成效眾人評,推動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身邊小事件件都落實
、事事均滿意
。
時勢從不等人,趕考仍在路上
。
面對復雜多變的基層治理新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基層治理新任務,面對省委的信任與重托,桐城容不得絲毫的驕傲自滿、松勁歇腳,亟需乘勢而上、接續(xù)奮斗,在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展現新作為、書寫新篇章!(潘皓月 吳文舟)
編輯:占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