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wǎng) > > 專題專欄 >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桐城市文明家庭風采】吳友珍家庭:平凡之家傳孝道
時間:2024-01-30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在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區(qū),只要提到吳友珍家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家三代五口生活在8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照護失明姨媽30余年直至老人家去世,用無私付出詮釋了“家是愛的港灣”,受到了周邊鄰居的一致好評。
吳友珍的姨媽吳玉華,患有眼疾,一生未婚未育,一直由兄姐扶持生活。在吳玉華60歲那年,眼睛失明,而兄姐也相繼離世,孤苦的吳奶奶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作為侄女,吳友珍主動把姨媽接到自己的身邊,和丈夫共同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由于房子不夠大,加上吳奶奶雙目失明,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吳友珍便把姨媽安排在一樓,給家具也裝上了防撞條,一日三餐喂到姨媽嘴中,平日里與丈夫一前一后,你當姨媽的“拐杖”,我當姨媽的“眼睛”,生活變得忙碌但平靜。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常找苦命人。吳友珍39歲那年,丈夫不幸去世。面對年僅十幾歲的一雙兒女和生活無法自理的姨媽,吳友珍瞬間感覺天都塌下來了,但看著家中老少,她咬咬牙,重拾對生活的信心,扛起支撐家庭的責任,一邊上班供兒女上學,一邊照顧姨媽……兒子吳斌不忍母親如此辛勞,讀完高中就主動放棄學業(yè),到處打工貼補家用。吳友珍曾對兒子說:“日子苦點不怕,只要我們勤勞,一切都會好起來的?!?001年,吳斌娶妻,而后吳友珍相繼抱上大孫子、小孫女,女兒也出嫁了,一家四世同堂,過上了苦盡甘來的“小日子”。
近幾年,隨著吳友珍年事已高,照顧高齡姨媽已力不從心,看著母親二十多年如一日的不辭辛勞,吳友珍的兒子兒媳也被她的堅韌和無私所感動,兒媳主動代替婆婆照顧姨媽,和婆婆一樣,平日里給姨奶奶準備易嚼易消化的飯菜、牽著老人家在院子里散步,兩個孩子放學回來也圍在老人身邊逗樂子,一家人其樂融融。這樣的照護,讓吳玉華頤養(yǎng)天年,直至2022年,98歲的吳玉華安詳離世。
家和萬事興。吳友珍一家用真心、孝心、愛心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用平凡的舉動、淳樸的家風,詮釋著人間親情的真諦,也傳遞著新時代的文明新風。(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