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政協:闡發(fā)“禮讓”美德 服務基層治理
——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桐城實踐
時間:2024-11-01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健全協商民主機制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點。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大量決策和工作,主要發(fā)生在基層。要按照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要求,重點在基層群眾中開展協商?!?/p>
近年來,桐城市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以改革創(chuàng)新推動政協工作提質增效,致力打造“桐協商”品牌,以“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為抓手,開展“兩商銜接”,服務基層治理,推動政協事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三年來,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共開展“桐協商”270余次,助力解決了一批民生問題。2022年9月,省政協主席唐良智來桐調研“六尺巷”委員工作室,對該工作室“運用‘六尺巷調解工作法’、有效發(fā)揮專門協商機構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給予充分肯定。同年10月,安慶市政協首次“兩室建設”及“兩商銜接”工作現場會暨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在桐召開。
打造平臺載體,陣地建在基層
桐城市政協堅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搭建政協在基層開展協商、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履職平臺,推動“兩商銜接”,把政協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協商陣地共建。桐城市政協整合政協組織和基層組織資源,按照“六有”標準、“規(guī)范、擴面、提質”原則和“四站”目標要求,持續(xù)推進委員工作室(界別活動室)、社情民意信息站、協商議事廳“三位一體”建設,目前已建成“兩室”47個,覆蓋全市各區(qū)域、各界別,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通過進駐“兩室”履職,準確了解掌握本地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運用提案、建議案、調研視察、社情民意等形式,及時把群眾呼聲和利益訴求、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等向市委、市政府反饋,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
治理資源共享。桐城市政協堅持在黨的全面領導下,把政協的“?!迸c基層的“實”結合起來。一方面注重發(fā)揮不同區(qū)域、不同黨派、不同行業(yè)委員的專業(yè)特長優(yōu)勢,把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智慧轉化為協商工作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發(fā)揮基層干部熟悉情況、貼近群眾的長處,起到“1+1>2”的效果,既解決政協基層人員力量薄弱問題,又增強基層組織用協商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元主體共商。桐城市政協按照委員工作室“擴面”要求,探索“黨委牽頭、政協搭臺、委員報到、各方參與”的工作機制,構建“1+4+X”協商主體模式(“1”為基層黨組織,“4”為政協委員、村(社區(qū))干部、黨政部門負責人、群眾代表等協商會參與主體,“X”為利益相關者),促進政協協商與“村民議事”、村(社區(qū))民代表會議等各類議事平臺有機銜接,共商共促基層治理,營造開放式、包容性的一線協商場景,真正實現“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辦”。
回應群眾關切,協商貼近一線
桐城市政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人民政協反映社情民意、聯系群眾、服務人民機制建設,以“三位一體”建設為載體,讓全體政協委員走進基層、融入群眾,協商履職在基層、服務群眾在基層、提升本領在基層,有效延伸政協工作觸角,加強基層政協工作力量,探索出一條有效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模式。
精選協商選題。聚焦經濟發(fā)展一線,桐城經開區(qū)政協委員工作室充分利用經開區(qū)作為經濟發(fā)展主戰(zhàn)場優(yōu)勢,加強社情民意收集,助力園區(qū)治理提升,通過專題協商解決拆遷安置遺留問題,進一步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聚焦社會治理一線,六尺巷委員工作室運用“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對文昌街道城建公司商住樓廣告牌安裝這一矛盾糾紛制定調解方案,促成一樓商戶與二樓住戶達成和解,并成為“好鄰居”。聚焦鄉(xiāng)村振興一線,唐灣、黃甲鎮(zhèn)、龍眠街道政協工作聯絡組圍繞“壯大山區(qū)有機鋅米產業(yè)”“解決向陽村菌棒廠用地問題”“村級集體經濟發(fā)展”等開展專題協商,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創(chuàng)新協商形式。桐城市政協依托“兩室”平臺,組織委員采取現場協商、微協商、線上協商等多種形式,寓協商于服務之中,讓問題在協商中解決、民心在協商中凝聚。建立多級聯動網絡,對于協商的問題,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能夠解決的,借助政協平臺幫助解決;對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職責范圍內不能解決的,利用政協優(yōu)勢,協調相關部門予以解決;對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則以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進行反映。
培育協商文化。政協協商文化是政協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講求禮讓、以和為貴”“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協商民主一脈相承。近年來,全市各級政協組織深入學習協商民主理論,強化協商意識,著眼基層治理實際,將協商理念和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培育政協協商文化作為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重要內容,在全市“兩室”中推廣、應用“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運用“聽、辨、勸、借、讓、和”六步走法則,以六尺巷典故啟發(fā)人、以和為貴精神感化人、以知進退境界引導人,深入挖掘和闡發(fā)其時代價值,充分發(fā)揮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作用,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fā)展。
提升履職實效,機制彰顯活力
注重建立機制。桐城市政協結合基層實際,制定“兩室”工作制度、工作職責、履職要求、人員信息、參與基層協商議事流程圖、活動紀實本等模板范本,做到有章可循、有序推進。建立完善目標責任制,研究制定《政協桐城市委員會委員工作室工作考核辦法(試行)》,激發(fā)政協委員工作積極性,做到目標明確、責任清晰。制定《關于調整“全員入室、委組共建”的通知》,進一步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推動委員在界別、到基層“雙線”履職,提升委員工作室、界別活動室建設質效。
注重履職質量。今年以來,桐城市政協通過“三位一體”建設平臺,共收集社情民意191篇,刊登并向市委市政府報送高質量社情民意信息28篇,安慶市級采用7篇。《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人才引進培育工作的建議》《關于進一步推動特色預制菜產業(yè)發(fā)展的建議》《關于合力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的建議》等得到安慶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的批示及高度肯定。開設“委員送科普”“委員講壇”等委員履職平臺,為群眾送上科技、法律、政策等,把為民代言、為民立言與為民辦實事、做好事結合起來,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辦理實事55件。
注重品牌打造。桐城市政協始終注重“兩室”特色化建設,結合桐城文化、產業(yè)特色、區(qū)位優(yōu)勢,成功打造“宜協商”“桐協商”地方品牌。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江淮時報、省政協網等多次報道桐城市“兩室建設”和“兩商銜接”改革成效,人民日報“政協江淮行”欄目對桐城農業(yè)界別委員活動室引領富鋅產業(yè)發(fā)展、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給予高度評價;安徽日報客戶端報道推薦桐城市政協“兩室”共建創(chuàng)新舉措,安徽新聞聯播聚焦桐城市政協“三心”工作法,播發(fā)龍騰街道和“六尺巷”委員工作室謀發(fā)展惠民生成果。2023年,在安徽省政協“委員工作室巡禮”活動中,桐城市“六尺巷”委員工作室再展風采,“宜協商”“桐協商”品牌得到廣泛宣傳。 (程曙 李瑋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