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wǎng) > > 專題欄目 > 奮斗者正青春
【榜樣】喬麗娟:六尺巷邊的“金牌調解”書記
時間:2025-04-02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喬麗娟(中)正在六尺巷中,借用六尺巷禮讓精神調解居民矛盾。
社區(qū)工作連著千家萬戶,是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前沿。桐城市文昌街道西苑社區(qū)黨總支書記喬麗娟,俯下身、沉下心,用心用情用力為社區(qū)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題,被稱為六尺巷邊上的“金牌調解”書記。
“你家小孩晚上回來不要再彈琴了,打擾我休息,長期這樣,影響我身體健康。”
“您講這話就有點不講理了,雖然我家小孩晚上彈琴彈到九點鐘,但是彈的是音樂,又不是噪音,怎么就打擾您休息了呢?”……
在西苑社區(qū)的六尺巷調解工作室,樓上樓下的兩戶居民因為孩子彈琴引發(fā)矛盾,找喬麗娟“評評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難見分曉。喬麗娟便帶著矛盾雙方走一走六尺巷、讀一讀老宰相張英的家書,通過耐心聽取當事人訴求,借古喻今,引導雙方互諒互讓。
圖為喬麗娟(右二)正在讓墻詩前,借用六尺巷禮讓精神調解居民矛盾。
“每個人生活習慣不一樣,大家互相理解一下。你看他年齡大了,對休息時間睡眠質量要求比較高。 我們下次能不能考慮換一種方式,到家先練琴,練完琴咱們再寫作業(yè)?”
“可以?!?/p>
“孩子先練琴,然后再寫作業(yè),這樣你也就能好好休息了。你也體諒家家都有小孩,小孩練琴也是好事,對吧?”
“好的?!?/p>
——至此,又一場鄰里糾紛在喬麗娟的細心調解下,化干戈為玉帛,雙方握手言和,均對喬書記的調解表示滿意和感謝。
從事社區(qū)工作將近10年的喬麗娟感慨:社區(qū)的事情千頭萬緒,鄰里的糾紛千差萬別,只有精細化管理、訂單式服務,才能應對自如。
通過激活微網(wǎng)格、搭建微聯(lián)盟、做實微服務、探索微信用,喬麗娟創(chuàng)新推出“七彩網(wǎng)格”,對轄區(qū)居民戶進行分類分色管理服務。“紅色是黨員中心戶,橙色是獨居老人,黃色是高齡老人,綠色是留守兒童,藍色是文明信用戶,紫色是出租戶。我們通過這種方式讓社區(qū)住戶的情況一目了然,然后通過‘4815’‘六必訪三必到’工作法,戶戶張貼服務聯(lián)系卡,實現(xiàn)服務居民‘零’距離?!眴帖惥杲榻B道。
圖為喬麗娟(中)正在調解居民糾紛。
家住西苑新村的獨居老人叢阿姨,因為樓上廚房管道漏水,找不到癥結而手足無措。喬麗娟調閱房屋建筑圖紙、割墻磚、做樓上住戶工作,最終解決了漏水問題,也讓鄰里間的矛盾巧妙化解。叢阿姨感激地說:“多虧了喬書記來來回回跑,把我們樓上樓下的問題處理好。到五金店來回跑了好多趟,幫我們買材料,把我家水管安裝好,非常感謝喬書記。”
對于社區(qū)的“一老一小”,喬麗娟精心謀劃、精準服務。通過老舊小區(qū)改造,她把社區(qū)里廢棄的車庫改建成“紅色港灣活動中心”,讓社區(qū)老年人有了文化休閑活動場所;組織黨員志愿者、在校大學生開設“周五夜讀會”“周末公開課”,讓孩子們在實踐活動中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高素養(yǎng)。
社區(qū)老人姚淑英高興地說:“沒事我們就到活動中心唱唱戲、練練書法,很快樂。我們也響應社區(qū)號召,參加了‘共享奶奶’志愿隊,幫助接送特殊兒童、開展‘七彩護學’活動,我們就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這里很幸福。”
做好社區(qū)當家人、群眾的服務員,喬麗娟一直忙并快樂著。她還牽頭成立“六尺巷·德鄰社”等10支共計687人的志愿服務隊伍,構筑起“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愛心鏈條。通過運用“六尺巷工作法”,用禮讓文化感召人,成功化解信訪積案和重大矛盾糾紛40多件,實現(xiàn)了“小事不出網(wǎng)格、大事不出社區(qū)、矛盾不上交”。
喬麗娟說:“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弘揚和踐行禮讓精神,努力為群眾排憂解難,當好群眾的貼心人、知心人,持續(xù)營造安居樂業(yè)的和諧社會環(huán)境,構建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nbsp; (汪立 徐鑫鑫 劉璇 周重 謝正芳 )